close
貝聿銘先生設計的日本美秀美術館紀行

《桃花源記》在中國乃至東亞都是一個傢喻戶曉的故事,在中日韓三國都有不少以此為主題而創作的繪畫,在《桃花源記》的結尾中後來的尋訪者都再也沒有找到這一神秘的 世外桃源 。但卻有一位偉大的建築師通過建築設計,營造出瞭一個現代版的 桃花源 。這便是貝聿銘先生為日本神慈秀明會會長小山美秀子的個人藏品所營建的一處山中美術館 美秀美術館(Miho Museum)。

美秀美術館位於日本滋賀縣信樂町自然保護區山林間,1997年11月竣工,前不久恰逢其20周年館慶,美秀美術館推出瞭開館20周年紀念特別展《桃花源就在此處 貝聿銘與MIHO美術館之軌跡》。筆者有幸在展覽期間參觀瞭這一神往已久的美術館。

公元2世紀後半葉《犍陀羅立佛》(來源自美術館官網)

搭車停留在美秀美術館售票處,購買門票後可以選擇乘坐遊覽車到美術館或步行前往,靜電機保養為瞭更好得感受美秀美術館的周邊氛圍,遂步行前往。時值秋天,楓葉已紅,山路周圍鬱鬱蔥蔥,若是春天山花爛漫之際,想來與《桃花源記》中 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的場景頗為相近。

通往美術館的山路(以下圖片未經特別說明均為作者拍攝)

步行不久便來到隧道入口,這一隧道為貝聿銘先生專門設計,約300米長的弧形隧道,燈光營造出一種夢幻之感,隧道仿佛使我們遠離塵世,走向另一個未曾涉足的世界。隧道的盡頭傳來的光亮與隱約可見的美術館正門猶如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房舍儼然 (《桃花源記》)的再現。

由貝聿銘設計的通往美術館的隧道

連接隧道與美術館的是一條斜拉索橋,支撐橋油煙處理機價格梁的鋼筋佈局也別具匠心,猶如一道展開的簾子。在橋上行走之際往兩邊望去,在晨霧山氣彌漫中更添 世外仙境 之感。

連通隧道與美術館的斜拉索橋

美秀美術館的屋頂外觀為日本古建築的 入母屋形 ,據設計者貝聿銘先生介紹是為瞭建築與環境的和諧,營造出深山藏古寺般的效果。因為美術館的選址位於日本自然山林保護區,美術館建造體量不能過大,不然會對山林景觀造成影響,但又要有足夠的展陳空間,所以美秀在建造時將90%部分建造置於地下,為此在建造之初運走地下山體的總量有十萬輛卡車之重。而在美術館完工之後為瞭復原當初的環境,再由人工將原本搬遷的植被一顆顆還原,貝先生說這是為瞭完成對自然的承諾。

美秀美術館外觀

美秀美術館入口處也非常有特色,圓形的設計配合其視野可見的外景,頗有宋人繪畫小品的感覺。

美術館入口處圓形玻璃門

進入美術館之後映入眼簾的是猶如日本傳統屏風形狀的一組玻璃窗,窗外的松樹非常像黃山的迎客松,迎接每位參觀者的到來。

美術館窗外景致

大廳中供遊客休息的座椅也是非同尋常,為貝聿銘先生與日本匠人所共同設計,350年的櫸木組合盧浮宮400年的石灰巖底座,在這樣一座深山中的美術館完美地融合瞭自然與人工。

大廳中供遊客休息的座椅

貝聿銘先生原為蘇州人士,在美秀的參觀過程中也能感受到如同蘇州園林一般 移步換景 的雅致景色。

美秀美術館窗外景觀

正在展出的 桃花源就在此處 貝聿銘與MIHO美術館之軌跡 即為美秀美術館開館20周年紀念特別展,幾乎舉全館之力展示瞭美秀美術館的館藏珍品。展廳分為南北兩館,北館以日本古代美術品為中心,除瞭廣為人知的收藏品以外,還有開幕至今20年內新入藏的藏品,以替換形式輪流展出。南館則有來自包括中國、埃及在內的東亞、西亞、南亞等地的美術品,展示瞭世界不同地區的古代藝術珍品。

美秀的藏品精彩紛呈,本次展覽更是將其多年來收藏的藝術品傾囊展出。在中國文物展廳,第一件展品是來自山東省的東魏 蟬冠菩薩立像,此件文物造型優雅華麗,神態安靜慈祥,尤為獨特的是頭頂之上的蟬冠裝飾, 蟬冠 最早為漢代時侍從官所佩戴,侍從官經常陪伴在皇帝的左右,後代常常以 蟬冠 比喻顯貴、高官, 蟬冠菩薩像 也由此寓意其高貴的身份。此類菩薩造像在全世界范圍來說也屬鳳毛麟角。這件文物勾連瞭美秀美術館與山東的緣分。這件蟬冠菩薩於1976年出土於山東博興縣龍華寺遺址,但卻在1994年7月初被盜,流轉到英國文物市場,1995年被美秀博物館斥巨資購得,成為該館的展覽文物。後在中日雙方多次交涉下,美秀美術館答應無償歸還這一文物,在2008年1月,蟬冠菩薩像回歸中國,入靜電抽油煙機藏山東博物館。在歸還時美秀希望這一菩薩像能夠每隔五年回美秀展出半年,山東博物館同意瞭這一請求,恰逢20周年蟬冠菩薩又來到美秀趕赴 桃源鄉 的盛宴。筆者有幸曾在山東省博物館與美秀美術館兩度見到這一菩薩像,對於美秀與山東的緣分也算是一個小小的見證者。512F59CA568BB2D0
arrow
arrow

    aqs688mw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